白鸟莳萝

为施情眼添不住,漩入美人河。

【资料】钟会作品校订

校对真不是人干的活……尤其这种复制CAJ产生的人为灾难

来源依然是郭露葳《钟会考论》

整理排版挺不容易,所以依然要求转载注明

17.3.11更新:

钟会集有几个版本在【资料】荀公曾集 里面有下载地址

小舅舅和大外甥的集通常都是收在一起的,即使中间隔了一个杜元凯

我也不知道为什么,嗯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遗荣赋(1)

 

散发抽簪,永纵一壑。(2)

 

【校】(1)本篇已佚,残句辑自中华书局影印清嘉庆十四年刻本《文选》沈约《应诏乐游苑钱吕僧珍诗》李善注。(2) “永纵一壑”,《文选》张协《咏史诗》李善注作“永绝一丘”。《文选》张华《答何劭诗》李善注同此。

 

怀士赋(1)

 

托远念于兴波。(2)

望东城之纡余。(3)

【校】(1)本篇已佚。(2)残句辑自中华书局影印清嘉庆十四年刻本《文选》江淹《杂体诗》李善注。“托远念于兴波”,中华书局影印本严可均辑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作“记远念于兴波”。(3)残句辑自中华书局影印清嘉庆十四年刻本《文选》王巾《头陀寺碑文》李善注。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南北朝徐陵《玉台新咏笺注》卷八同此。

菊花赋(1)

 

何秋菊之可奇兮,独华茂乎凝霜(2)。挺葳蕤于苍春兮,表壮观乎金商(3)。

延蔓蓊郁,缘坂被岗(4)。缥干绿叶,青柯红芒,华实离离,晖藻煌煌(5)。

□□规圆,芳颖四张(6)。微风扇动,照曜垂光。于是季秋九月,日数将并(7)。

顺阳应节,爰钟福灵(8)。置酒华堂,高会娱情。百卉凋瘁,芳菊始荣。

纷葩晔哗,或黄或青(9)。乃有毛嫱、西施、荆姬、秦嬴,妍姿妖艳,一顾倾城。

擢纤纤之素手,宣皓腕而露形(10)。仰抚云髻,俯弄芳荣。

掇以纤手,承以轻巾。揉以玉英,纳以朱唇。服之者长生,食之者通神(11)。

故夫菊有五美焉:圆花高悬,准天极也(12);纯黄不杂,后土色也;

早植晚登,君子德也;冒霜吐颖,象劲直也;流中轻体,神仙食也。

【校】(1)本篇以中华书局影印本严可均辑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为底本,以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·魏钟会集》(以下简称“四库本”)、清光绪五年彭懋谦信述堂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·魏司徒集》(以下简称``彭本”)、上海古籍出版社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十一、清光绪十四年南海孔氏校刊本《北堂书钞》卷一百五十五、中华书局排印本《初学记》卷二十七、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影宋本《太平御览》卷九百九十六为校本。(2)《艺文类聚》无“可”字,其它本皆有此字。(3) “挺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作“提”。“葳”,“四库本”作“威”。(4) “坂”,“四库本”、“彭本”、“初学记”皆作“阪”。(5)“叶”,《太平御览》作“葇”。“华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作“芳”。(6) 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无此句,据《太平御览》补。(7)此句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作“于是季秋九月,九日数并”。《初学记》作“于是季秋初月,九日数并”。(8)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无此句。“爰”,《艺文类聚》作“乾”。(9) “晔晔”,《艺文类聚》作“鞾晔”。(10) “宣”,“四库本”、“彭本”和《初学记》皆作“雪”。(11)“掇以纤手”以下二十六字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无,据《初学记》补。(12)"圆花”,“四库本”作“黄花”,“彭本”作“圆英”,《艺文类聚》作“黄华”。

蒲萄赋(并序)(1)

 

余植蒲萄于堂前,嘉而赋之,命荀勖并作(2)。

美乾道之广覆兮,佳阳泽之至淳。

览遐方之殊伟兮,无斯果之独珍,托灵根于玄圃,植昆山之高垠(3)。

绿叶蓊郁,暧若重阴翳羲和。秀房陆离,混若紫英乘素波(4)。

仰承甘液之灵露,下歙丰润于醴泉。总众和之淑美,体至气于自然。

珍味允备,与物无俦,清浊外畅,甘旨内遒。滋泽膏润,入口散流。

【校】(1)本篇以中华书局影印本严可均辑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为底本,以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·魏钟会集》(以下简称“四库本”)、清光绪五年彭懋谦信述堂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·魏司徒集》(以下简称“彭本”)、上海古籍出版社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十一、清光绪十四年南海孔氏校刊本《北堂书钞》卷一百五十五、中华书局排印本《初学记》卷二十七、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影宋本《太平御览》卷九百九十六为校本。“并序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作“有序”。(2) “蒲萄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作“蒲桃”。(3) “于”,“彭本”作“于”,“四库本”和《艺文类聚》作“之”。(4) “混”,“四库本”作“混”,“彭本”作“焜”。

孔雀赋(1)

 

有炎方之伟鸟,感灵和而来仪。禀丽精以挺质,生丹穴之南垂。

戴翠旄以表弁,垂绿蕤之森纚(2)。裁修尾之翘翘,若顺风而扬麾(3)。

五色点注,华羽参差。鳞交绮错,文藻陆离。丹口金辅,玄目素规。

或舒翼轩峙,奋迅洪姿;或蹀足踟蹰,鸣啸郁咿。

【校】(1)本篇以中华书局影印本严可均辑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为底本,以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·魏钟会集》(以下简称“四库本”)、清光绪五年彭懋谦信述堂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·魏司徒集》(以下简称“彭本”)、上海古籍出版社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十一、清光绪十四年南海孔氏校刊本《北堂书钞》卷一百五十五、中华书局排印本《初学记》卷二十七、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影宋本《太平御览》卷九百九十六为校本。(2) “旄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作“毛”。(3) “裁”,《艺文类聚》作“戴”。

蜀平上言(1)

 

贼姜维、张翼、廖化、董厥等逃死遁走,欲趣成都。臣辄遣司马夏侯咸、护军胡烈等,经从剑阁,出新都、大渡截其前(2),参军爰、将军句安等蹑其后,参军皇甫闿、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腹,臣据涪县为东西势援。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,擐甲厉兵,塞川填谷,数百里中首尾相继,凭恃其众,方轨而西。臣敕咸、闿等令分兵据势,广张罗网,南杜走吴之道,西塞成都之路,北绝越逸之径。四面云集,首尾并进,蹊路断绝,走伏无地。臣又手书申喻,开示生路。群寇困逼,知命穷数尽,解甲投戈,面缚委质。印迹万数,资器山积。昔舜舞干戚,有苗自服(3);牧野之师,商旅倒戈。有征无战,帝王之盛业。全国为上,破国次之;全军为上,破军次之;用兵之令典。陛下圣德,侔踪前代,翼辅忠明,齐轨公旦,仁育群生,义征不譓。殊俗向化,无思不服。师不逾时,兵不血刃(4)。万里同风,九州共贯。臣辄奉宣诏命,导扬恩化,复其社稷,安其闾伍,舍其赋调,弛其征役,训之德礼以移其风。示之轨仪以易其俗。百姓欣欣,人怀逸豫。后来其苏,义无以过。

 

【校】(1)本篇以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《三国志·钟会传》为底本。以中华书局影印本严可均辑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,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·魏钟会集》(以下简称"四库本”)、清光绪五年彭懋谦信述堂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·魏司徒集》(以下简称“彭本”)为校本。“蜀平上言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作“平蜀奏”。(2) “经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作“径”。(3)"干”,“彭本”作“千”,“四库本”和《三国志》作“干”。(4) “不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作“无”,《三国志》作“不”。

 

与吴主书(1)

 

执筑之心,载在名策。

 

【校】(1)本篇已佚,残句辑自中华书局影印清嘉庆十四年刻本《文选》袁宏《三国名臣赞》李善注。

 

与蒋斌书(1)

 

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,至于足下、诸葛思远,譬诸草木,吾气类也。桑梓之敬,古今所敦。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,当洒扫坟茔,奉祠至敬,愿告其所在。

 

【校】(1)本篇己佚,残句辑自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《三国志·蒋琬传》。

 

与姜维书(1)

 

公侯以文武之德,怀迈世之略,功济巴汉,声畅华夏,远近莫不归名(2)。每惟畴昔,尝同大化,吴札郑乔,能喻斯好(3)。

 

【校】(1)本篇己佚,残句辑自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《三国志·姜维传》。以中华书局影印本严可均辑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为底本,以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·魏钟会集》(以下简称“四库本”)、清光绪五年彭懋谦信述堂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·魏司徒集》(以下简称“彭本”)为校本。(2) “畅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作“扬”。(3) “乔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作“侨”。

 

移蜀将吏士民檄(1)

 

往者汉祚衰微,率土分崩,生民之命,几于泯灭。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,拨乱反正,拯其将坠,造我区夏(2)。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,受命践祚。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,恢拓洪业。然江山之外,异政殊俗,率土齐民未蒙王化,此三祖所以顾怀遗恨也。今主上圣德钦明,绍隆前绪,宰辅忠肃明允,劬劳王室,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,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。悼彼巴蜀,独为匪民,愍此百姓,劳役未已。是以命授六师,龚行天罚,征西、雍州、镇西诸军,五道并进。古之行军,以仁为本,以义治之;王者之师,有征无战;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,周武有散财、发廪、表闾之义。今镇西奉辞衔命,摄统戎重,庶弘文告之训,以济元元之命,非欲穷武极战,以快一朝之政,故略陈安危之要,其敬听话言。

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,兴兵朔野,困踬冀、徐之郊,制命绍、布之手。太祖拯而济之,兴隆大好。中更背违,弃同即异,诸葛孔明仍规秦川,姜伯约屡出陇右,劳动我边境,侵扰我氐、羌,方国家多故,未遑修九伐之征也。今边境乂清,方内无事,畜力待时,并兵一向,而巴蜀一州之众,分张守备,难以御天下之师。段谷、侯和沮伤之气,难以敌堂堂之陈(3)。比年以来,曾无宁岁,征夫勤瘁,难以当子来之民。此皆诸贤所亲见也。蜀相壮见禽于秦,公孙述授首于汉,九州之险,是非一姓,此皆诸贤所备闻也(4)。明者见危于无形,智者规祸于未萌,是以微子去商,长为周宾;陈平背项,立功于汉。岂晏安鸩毒,怀禄而不变哉?今国朝隆天覆之恩,宰辅弘宽恕之德,先惠后诛,好生恶杀。往者吴将孙壹,举众内附,位为上司,宠秩殊异。文钦、唐咨为国大害,叛主雠贼,还为戎首。咨困逼禽获,钦二子还降,皆将军、封侯;咨与闻国事。壹等穷踧归命,犹加盛宠。况巴蜀贤知见机而作者哉!主诚能深鉴成败,邈然高蹈,投迹微子之踪,错身陈平之轨,则福同古人,庆流来裔(5),百姓士民,安堵旧业;农不易亩,市不回肆(6),去累卵之危,就永安之福。岂不美与!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发,玉石皆碎(7),虽欲悔之,亦无及已(8)。其详择利害,自求多福,各具宣布,咸使闻知。

【校】(1)本篇以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《三国志·钟会传》为底本。以中华书局影印本严可均辑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(以下简称“全文本”)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·魏钟会集》(以下简称“四库本”)、清光绪五年彭懋谦信述堂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·魏司徒集》(以下简称“彭本”)为校本。“移蜀将吏士民檄”,“三国文”作《移蜀将吏士民傲》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作“移蜀檄”。本篇“四库本”、“彭本”、《三国志》皆为两段,“全文本”将“蜀相……闻知”另起一段。(2) “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”,“全文本”增加“我”一字,成“我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无“我”字。(3)“段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作"假”。(4) “壮”,“四库本”、“彭本”、“全文本”皆作“牡”。(5) “错”,“四库本”作“措”。(6) “旧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作“旧”,“全文本”作“乐”。(7) “发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作“发”,“全文本”作“放”。“皆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作“皆”,“全文本”作“俱”。(8) “已”,“彭本”作“巳”。

太极东堂夏少康、汉高祖论(1)

 

二月丙辰,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,与侍中荀顗、尚书崔赞、袁亮、钟毓,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并讲述礼典,遂言帝王优劣之差(2)。帝慕夏少康,因问顗等曰:“有夏既衰,后相殆灭(3),少康收集夏众,复禹之绩,高祖拔起陇亩,驱帅豪俊,芟夷秦、项,包举寓内(4),斯二主可谓殊才异略,命世大贤者也。考其功德,谁宜为先? ”顗等对曰:“夫天下重器,王者天授,圣德应期,然后能受命创业。至于阶缘前绪,兴复旧绩,造之与因,难易不同,少康功德虽美,犹为中兴之君,与世祖同流可也。至如高祖,臣等以为优。”帝曰:"自古帝王,功德言行,互有高下,未必创业者皆优,绍继者咸劣也。汤、武、高祖虽俱受命,贤圣之分,所觉悬殊。少康、殷宗中兴之美;夏启、周成守文之盛,论德较实,方诸汉祖,吾见其优,未闻其劣;顾所遇之时殊,故所名之功异耳。少康生于灭亡之后,降为诸侯之隶,崎岖逃难,仅以身免,能布其德而兆其谋,卒灭过、戈,克复禹绩(5),祀夏配天,不失旧物,非至德弘仁,岂济斯勋?汉祖因土崩之势,仗一时之权,专任智力以成功业,行事动静,多违圣检;为人子则数危其亲,为人君则囚系贤相,为人父则不能卫子;身没之后,社稷几倾,若与少康易时而处,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。推此言之,宜高夏康而下汉祖矣。诸卿具论详之。”翌日丁已,讲业既毕,顗、亮等议曰:“三代建国,列土而治,当其衰弊,无土崩之势,可怀以德,难屈以力。逮至战国,强弱相兼,去道德而任智力,故秦之弊可以力争。少康布德,仁者之英也;高祖任力,智者之俊也。仁智不同,二帝殊矣。《诗》、《书》述殷中宗、高宗,皆列大雅,少康功美过于二宗,其为《大雅》明矣。少康为优,宜如诏旨。”赞、毓、松等议曰:“少康虽积德累仁,然上承大禹遗泽余庆,内有虞、仍之援,外有靡、艾之助,寒浞谗慝,不德于民;浇、豷无亲,外内弃之,以此有国,盖有所因,至于汉祖,起自布衣,率乌合之士,以成帝者之业。论德则少康优,课功则高祖多,语资则少康易,校时则高祖难。”(6)帝曰:“诸卿论少康因资,高祖创造,诚有之矣,然未知三代之世,任德济勋如彼之难;秦、项之际,任力成功如此之易。且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汉祖功高,未若少康盛德之茂也。且夫仁者必有勇,诛暴必用武,少康武烈之威,岂必降于高祖哉?但夏书沦亡,旧文残缺,故勋美阙而罔载,唯有伍员粗述大略,其言复禹之绩,不失旧物,祖述圣业,旧章不愆,自非大雅兼才,孰能与于此,向令坟、典具存,行事详备,亦岂有异同之论哉? ”于是群臣咸悦服。中书令松进曰:“少康之事,去世久远,其文昧如,是以自古及今,议论之士莫有言者,德美隐而不宣。陛下既垂心远鉴,考详古昔,又发德音,赞明少康之美,使显于千载之上,宜录以成篇,永垂于后。”帝曰:“吾学不博,所闻浅狭,惧于所论,未获其宜;纵有可采,亿则屡中,又不足贵,无乃致笑后贤,彰吾暗昧乎!”于是侍郎钟会退论次焉。

 

【校】本篇以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《三国志·高贵乡公髦传》注引《魏氏春秋》为底本。以中华书局影印本严可均辑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(以下简称“全文本”)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·魏钟会集》(以下简称“四库本”)、清光绪五年彭懋谦信述堂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·魏司徒集》(以下简称“彭本”)、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影宋本《太平御览》卷九百九十六为校本。“太极东堂夏少康、汉高祖论”,“全文本”作“太极东堂夏少康、汉高祖论”,“四库本”和"彭本”作“高贵乡公少康、高祖优劣论记”。(2) “二月丙辰”,“彭本”作“三月”,“四库本”作“二月”,“全文本”增加四字作“甘露元年二月丙辰”。(3) “殆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作“殆”,“全文本”作“殄”。(4) “寓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作“寓”,“全文本”作“宇”。(5) “克复禹绩”《太平御览》作“复禹之绩”。(6) “校”,“全文本”作“校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作“较”。

 

论程盛⑴

 

丹霄之凤,青冥之龙。

 

【校】(1)本篇已佚,残句辑自中华书局影印清嘉庆十四年刻本《文选》任《王文宪集序》注引《钟会集》。

 

母夫人张氏传(1)

 

夫人张氏,字昌蒲,太原兹氏人,太傅定陵成侯之命妇也(2)。世长吏二千石。夫人少丧父母,充成侯家,修身正行,非礼不动,为上下所称述(3)。贵妾孙氏,摄嫡专家,心害其贤,数谗毁无所不至(4)。孙氏辨博有智巧,言足以饰非成过,然竟不能伤也(5)。及妊娠,愈更嫉妒,乃置药食中,夫人中食,觉而吐之,瞑眩者数日。或曰:“何不向公言之? ”答曰:“嫡庶相害,破家危国,古今以为鉴诫。假如公信我,众谁能明其事?彼以心度我,谓我必言,固将先我;事由彼发,顾不快邪!”遂称疾不见。孙氏果谓成侯曰:“妾欲其得男,故饮以得男之药,反谓毒之!”成侯曰:“得男药佳事,暗于食中与人,非人情也。”遂讯侍者具服,孙氏由是得罪出。成侯问夫人何能不言,夫人言其故,成侯大惊,益以此贤之。黄初六年,生会,恩宠愈隆,成侯既出孙氏;更纳正嫡贾氏。

夫人性矜严,明于教训,会虽童稚,勤见规诲。年四岁授《孝经》,七岁诵《论语》,八岁诵《诗》,十岁诵《尚书》,十一诵《易》,十二诵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国语》,十三诵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,十四诵成侯《易记》,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。谓会曰:“学猥则倦,倦则意怠;吾惧汝之意怠,故以渐训汝,今可以独学矣。”雅好书籍,涉历众书,特好《易》、《老子》。每读《易》孔子说鸣鹤在阴、劳谦君子、藉用白茅、不出户庭之义,每使会反覆读之,曰:“《易》三百余交,仲尼特说此者,以谦恭慎密,枢机之发,行已至要,荣身所由故也,顺斯术以往,足为君子矣。”正始八年,会为尚书郎。夫人执会手而诲之曰:"汝弱冠见叙,人情不能不自足,则损在其中矣,勉思其戒!”是时大将军曹爽专朝政,日纵酒沉醉,会兄侍中毓宴还,言其事。夫人曰:“乐则乐矣,然难久也。居上不骄,制节谨度,然后乃无危溢之患。今奢僭若此,非长守富贵之道。”嘉平元年,车驾朝高平陵,会为中书郎,从行。相国宣文侯始举兵,众人恐惧,而夫人自若。中书令刘放、侍郎卫瓘、夏侯和等家皆怪问:“夫人一子在危难之中,何能无忧? ”答曰:”大将军奢僭无度,吾常疑其不安。太傅义不危国,必为大将军举耳。吾儿在帝侧何忧?闻且出兵无他重器,其势必不久战。”果如其言,一时称明。会历机密十余年,颇豫政谋。夫人谓曰:“昔范氏少子为赵简子设代邾之计,事从民悦,可谓功矣。然其母以为乘伪作诈,末业鄙事,必不能久。其识本深远,非近人所言,吾常乐其为人。汝居心正,吾知免矣。但当修所志以辅益时化,不忝先人耳。(6)常言人谁能皆体自然,但力行不倦,抑亦其次。虽接鄙贱,必以言信。取与之间,分画分明。”(7)或问:“此无乃小乎? ”答曰:“君子之行,皆积小以致高大。若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,此乃小人之事耳。希通慕大者,吾所不好。”会自幼少,衣不过青绀,亲营家事,自知恭俭。然见得思义,临财必让。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,悉送供公家之用,一无所取。年五十有九,甘露二年二月暴疾薨。比葬,天子有手诏,命大将军高都侯厚加馈赠,丧事无巨细,一皆供给。议者以为公侯有夫人,有世妇,有妻,有妾,所谓外命妇也。依《春秋》成风、定姒之义,宜崇典礼,不得总称妾名。于是称成侯命妇。殡葬之事,有取于古制,礼也。

【校】(1)本篇以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《三国志·钟会传》注引《母传》为底本。以中华书局影印本严可均辑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(以下简称“全文本”)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·魏钟会集》(以下简称“四库本”)、清光绪五年彭懋谦信述堂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·魏司徒集》(以下简称“彭本”)为校本。《三国志·钟会传》注引将此篇一分为二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将此文也分为《生母张夫人传》和《成侯命妇传》两篇。这两部分前后连贯,应为一篇。“全文本”取名《母夫人张氏传》。(2)“兹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皆作“兹”,“全文本”作“泫”。(3)“充”,“四库本”和"全文本”作“充”,“彭本”作“克”。⑷“摄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全文本”作"摄”,“彭本”作“慑”。(5)“智”,"全文本”作“智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作“知”。“成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作“成”,“全文本”作“文,,。(6)“免”,“全文本”作“免”,“四库本”和“彭本”作“勉”。(7)"分”,“全文本”和"彭本”作“分”,“四库本”作“界”。

四本论(1)

 

“论才性同异合离,傅嘏论同,李丰论异,钟会论合,王广论离。”

 

【校】(1)本篇已佚。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注。

 

刍荛论(1)

 

国之称富者,在乎丰民,非独谓府库盈、仓廪实也。且府库盈、仓廪实,非上天所降,皆取于民,民困则国虚矣。(2)

吴之玩水若鱼鳖,蜀之便山若鸟兽。(3)

萤光增曜于日月(4)。

贤者之处世,犹金玉之生于沙砾、豫章之产乎幽谷,下不之进于上,则无由而至矣(5)。

凡人之结交,诚宜盛不忘衰,达不弃穷,不疑惑于谗构,不信受于流言,经长历远,久而逾固。而人多初隆而后薄,始密而终疏,斯何故也?皆由交情不发于神气,道数乖而不同,权以一时之术,取仓卒之利。有贪其财而交,有慕其势而交,有爱其色而交。三者既衰,疏薄由生(6)。

夫莠生似禾,鍮石像金(7)。

焚林成烟,其似如云(8)。

【校】(1)本篇已佚,现存一些残句。(2)残句辑自清光绪五年彭懋谦信述堂本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·魏司徒集》(以下简称“彭本”)、中华书局排印本《初学记》卷二十四和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影宋本《太平御览》卷一百九十一。“取”,“彭本”作“取”,《太平御览》作“资”。(3)残句辑自中华书局影印清嘉庆十四年刻本《文选》左思《魏都赋》注。(4)残句辑自中华书局影印本严可均辑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·钟会》。(5)残句辑自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影宋本《太平御览》卷四百二。(6)残句辑自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影宋本《太平御览》卷四百六。(7)残句辑自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影宋本《太平御览》卷八百十三。(8)残句辑自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影宋本《太平御览》卷八百七十一。

评论(5)

热度(527)

  1. 共6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